故障树分析法(Fault Tree Analysis)是由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沃森(Watson)和默恩斯(Mearns)与于1961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分析民兵式导弹发射控制系统的。其后,波音公司的哈斯尔(Hasse)、舒劳德(Schroder)、杰克逊(Jackson)等人研制出故障树分析法计算程序,标志着故障树分析法进入了以波音公司为中心的宇航领域。1974年,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以麻省理工学院(MIT)拉斯穆森(Rasmussen)为首的安全组所写的“商用轻水反堆核电站事故危险性评价”的报告,该报告采用了美国国家航空和管理部于60年代发展起来的事件树(ET:Event Tree)和故障树分析方法。这一报告的发表引起了各方面的很大反响,并推动了故障树分析法从宇航、化工和机械等工业领域。
所谓故障树分析,就是首先选定某一影响最大的系统故障作为顶事件,然后将造成系统故障的原因逐级分解为中间事件,直至把不能或不需要分解的基本事件作为底事件为止,这样就得到了一张树状逻辑图,称为故障树。
故障树分析就是以故障树为基础,分析影响顶事件发生的底事件种类及其相对影响程度。故障树分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:建立故障树、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和故障树的定量分析。
FTA实施流程标准化为以下步骤:
1、准备与系统分析:界定系统边界,收集技术文档与历史故障数据。
2、定义顶事件:明确分析目标(如违反ISO 26262安全目标)。
3、确定分析目标:设定定量指标(如顶事件概率≤10⁻⁶/小时)或定性目标(识别所有MCS)。
4、构建故障树:使用逻辑门逐级分解顶事件至底事件,借助软件(如Isograph FT+)建模。
5、定性分析:求解最小割集(MCS),识别单点故障(Single Point Faults)。
6、定量分析:输入底事件失效概率,计算顶事件发生概率及关键重要度。
7、制定措施:针对高重要度事件设计冗余、诊断机制等改进方案。
8、文档化:记录分析过程、假设与结论,符合ISO 26262等标准要求
我们帮助企业轻松彻底地进行FTA研究,实现更敏捷更高效的业务流程。

FTA解决方案通过详细的FTA来使得化工装置提升系统的安全性,识别出风险漏洞,提出并跟踪建议, 并将这些信息共享给利益相关者。
挑战
与以往相比,企业需要保障其员工、财产和业务信息的安全性,灾难性的事件可能导致大规模 生命损失和重大的经济影响。安全漏洞分析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充足安全措施和保障。